刘建峰(河北):传承民族文化,留住最美乡愁|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编写按:本文为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系列人物故事,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相遇爱故乡!
人物简介:
刘建峰,年画之乡河北武强县人, 1981年出生,省道德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武强县画乡精神文明志愿者协会发起人。
事迹概述:
刘建峰在大学期间,即与同学成立公益组织。2008年在家乡武强创建“画乡精神文明志愿者协会”, 自筹设备在体育场放映公益电影1000多场,自筹资金办起了爱心书屋,供群众免费借阅,筹集善款2万多元成立了“安老助学基金”、“中华文化发展教育基金”。开展国学教育,成立正蒙学堂,免费入学;开设公益餐厅,不收任何费用;走访孤寡老人、慰问困难群体、为环卫工人送餐、为空巢老人组织乐队演出……
武强县坐落于河北省中部,这个只有21万人口的小县城,却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在这里诞生了“木版年画”这一璀璨的艺术瑰宝,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了这座小城厚重的底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热土上的百姓,让他们对文化格外的看重,对家乡也是无比的热爱。2008年10月份的一天夜里,几个返乡的大学生聚在一起为了建设家乡促膝长谈,第二天,一面旗帜在画乡大地上高高竖起,画乡精神文明志愿者协会成立了。志愿者走进了小范县城人们的视野,“学习传统文化、建设美丽家乡”成为了他们响亮的口号。“正蒙学堂”、“爱心书屋”、“画乡和谐大舞台”,他们弘扬中华文化,孝亲爱老,关爱贫寒,用爱心和真诚把温暖和感动带给周围的人群,就像一个个善的音符,又像是一股爱的清泉,静静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慢慢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缘起
刘建峰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充满了感情,有一腔为国为民的热血和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在上大学时,他就一直想着要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他投身公益,做了新疆慈善总会的义工,并在学校组织过“爱心社”,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价值观念,历来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要建立起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必须要以继承和发扬的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文化为根本,所以,他在和几个朋友商议之后,就决定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和方向,建立一个公益组织,这个共识达成之后,他们就开始商量如何开展公益活动,如何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在生活中落实传统美德的问题。
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于是,关爱农村的孤寡老人成为了协会实施的第一项公益行动——安老行动,后来,为了全方位地推广民族文化,他们又陆续推出了志愿者爱心书屋、和谐大舞台、正蒙学堂、画乡国学馆等公益平台,让人们在一次次的公益活动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了道德教化的作用。
从排斥到怀疑,从不理解到全家都参与,在志愿者的真诚感召下,许多人都成为了一名义工,在周末相约来到爱心书屋、国学馆体验做义工的快乐,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2014年5月6日,在武强县体育场的东南角,一片锣鼓声中,京剧传统剧目《陈三两》拉开了大幕,这是武强县画乡和谐大舞台组织的又一场大型演出,舞台下黑压压站了几百人,“很久没有看过这种舞台演出的戏曲了,跟电视上的感觉不一样,太难得了!”一位观众看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
画乡和谐大舞台是武强县画乡精神文明志愿者协会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这里,除了定期组织各种演出,还放映主旋律的电影、纪录片,从2009年以来从没有间断过。和谐大舞台又被称作老百姓的星光大道,志愿者每周都组织县城的文艺爱好者进行歌舞、戏曲等演出,不仅为那些文艺爱好者创造了展示的舞台,更是活跃了县城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人们从电视、电脑、棋牌室中走出来,在体育场欣赏节目,听听戏曲,大家都说,这真是为全县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
志愿者爱心书屋是会长刘建峰自掏腰包开办的一家公益书屋。自己出租金,自己花钱买书,免费向群众借阅,还不收取押金,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刚开始,人们都说这是一个骗局。但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这个书屋的生意异常火爆,并且这里的书籍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在每个清晨,书屋门口都会有孩子读诵《弟子规》,晚上,有志愿者教大家学习民族乐器。 “这里是一片人间净土,志愿者的热情、真诚和快乐感染着我,在这里,大家都敞开心扉,愉快地交流,让我的心灵变得很安静”一名读者在书屋的留言册上写上了这样的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正蒙学堂创办的宗旨就是要将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与时代结合,与家庭结合,让传统文化落实到生活之中,让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切实起到助推作用。
学堂主要以读诵《弟子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书目,每周还有梅花拳和毛笔字课程,现在共有14个班级260多个孩子,每次开班,入学堂的孩子都要经过层层选拔和对家长进行考试才录取,学堂制定了严格的制度。由于冬天没有暖气,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小手都冻的冰凉,但是,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每当听着朗朗的读书声连绵不绝于耳,每当看见孩子们向老师行了90度的鞠躬礼,志愿者的心里就充满了感动和憧憬,他们仿佛看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什么知识能够比得上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他们相信在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熏陶下,这些经过传统美德教育的孩子一定成长的更为健康茁壮,成为振兴中华,建设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
让传统回归,让道德回归,是刘建峰在创办协会之初的理想。他相信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炎黄子孙的魂,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一定要用民族固有的文化来引领道德观念,来指导人们的生活。所以,刘建峰带领志愿者们架起了这一座作让传统文化回归时代的桥梁。
让文化融入生活
让故乡成为最美的记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价值观念,是符合人性的,并且带有普世教育的思想体系。但是,诞生于农耕社会的价值观念如何能够被信息时代的人们所接受并认同呢?这是一个一直困扰刘建峰的问题。“《论语》、《孟子》、《老子》、《易经》,这些闪耀着智慧和光辉的经典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汲取这些养分,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升我们的境界。画乡志愿者所做的就是要让这些经典文化在当今的社会重新焕发出光彩。让人们在经典的指引下,愉快幸福的生活。”有了这样的信念,刘建峰和志愿者们就开始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有时候,在冬天,他会和志愿者在没有取暖设施的爱心书屋里开会到后半夜,有时候,他会和志愿者自筹费用到安徽、山东、北京、石家庄等地学习经验。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他们先后组织举办了亲子互助训练营,公民德行教育论坛,传统文化体验训练营,和谐家庭拓展训练等公益活动,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与人们当下的生活结合了起来。让许多家庭和孩子从中受益颇多。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协会每年都会组织孩子们远足踏青,认识流经县域的河流,讲解各乡镇的历史文化古迹,让孩子到自然中亲近自然,保护自然。每年还会组织“放飞梦想”风筝大会,组织孩子们动手做风筝,画风筝,给孩子们解释风筝的原理和起源,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学堂定期组织思维创新课程,锻炼孩子的创新思维,开展废物再利用的创新活动,启发孩子的环保意识。在端午节,举办祭祀屈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孩子们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又把粽子送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们,从小教育孩子们要关爱老人。在母亲节,组织感恩母亲活动,在教师节组织感恩老师活动,在国庆节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腊八节组织感恩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每年春节前还会组织“孝行天下”志愿者迎春联欢会,志愿者和孩子们排演一些反映家庭美德,孝敬父母的节目,让人们更加注重亲情,更加懂得孝亲和感恩。暑假里的传统文化体验训练营深受孩子们喜爱,每年利用暑假,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在训练营,戏曲演员讲授戏曲,年画艺人讲授年画,孩子们还可以学习各种手工艺制作、印染、剪纸、绘画、梅花拳等,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儿时的农村是刘建峰童年记忆里最美丽的部分,让农村地区的人们生活的更幸福是刘建峰埋藏在心里的一个愿望。经过多次商讨,他和志愿者在农村开展了一个叫做“幸福人生讲堂”的公益活动,组织农民朋友一起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传统美德,教育人们在家庭作好父母、好儿女,在社会做好公民,与邻里和睦相处。同时,还深入到农村的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习了解家乡文化,教育孩子爱祖国、爱家乡,作懂感恩、知孝敬的好少年。
张浩洋,一个12岁的小男孩。泡网吧、逃学、打架,曾经让老师感到头疼、家长几乎绝望。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带着孩子进入了学堂,学堂的义工苦口婆心,耐心劝导,给他一字一句地讲解《弟子规》,一句不落地解读《孝经》。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一次次触动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小浩洋开始变了,变得勤奋好学了,变得乖巧听话了……在他生日那天,他流着眼泪向爸爸妈妈叩头认错,全家人抱在一起喜极而泣。儿子的转变让浩洋妈妈成为了志愿者团队的中坚力量。他到处现身说法,向人们宣讲传统文化的力量。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而改变的孩子和家庭不胜枚举,学堂里的家长也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传统文化不是读诵几部经典,会背弟子规就行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融入生活,要对人有帮助,是要修正自身的行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净化心灵,使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这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让道德教化人心
让公益成为习惯
无论是文化,还是道德,他的作用都是教化人心,使人心向善,教化的效果不在于说了多少,而在于做了多少,所以,协会的义工时时处处用《弟子规》要衡量自己,用“八德”来要求自己,要让群众看到义工所做的善举,而相信传统文化的力量,愿意跟我们一起学习。百善孝为先,协会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把敬老助老作为协会的一项重要公益活动。
安老助学基金是在2009年重阳节成立的。孝亲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过年过节慰问农村里的孤寡老人是志愿者力行孝道的主要形式,为了让爱心生生不息,使爱老敬老活动常态化进行,刘建峰联合爱心人士策划了大型书画义卖。活动中,30多位书画家创造了精品力作,40多家爱心企业参加义卖,活动筹集善款近2万元,全部善款成立志愿者“安老助学基金”,基金专款专用,建立了详细的使用办法,用来救助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学生。开创了武强县公益慈善界的先河。基金成立以来,志愿者已经陆续走访了武强县200多个乡村,对2000多名老人和孩子送去了爱心和温暖。
一个执着于梦想的人,永远不会停下他的脚步,走到哪里,道德的光芒就照射到哪里,2012年春节,武强意笔年画的创始人王丙库找到刘建峰,他要拿出自己的30幅画,赠送给协会,支持传统文化事业的弘扬。于是,在2012年春节,“王丙库意笔年画专场义卖”活动如期举行,全部义卖善款8000余元,成立了“中华文化发展教育基金”专门用来弘扬民族文化,发展读经教育,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明礼诚信、孝亲尊师的美德,为共建和谐社会储备栋梁之才。
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些慢性病让老人们痛苦不堪,为了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养,2015年协会又筹资开一个全公益的国学馆,免费向社会开始,让老年人到这里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中医养生。为了让老人们身体健康,不得慢性病,国学馆不光给老人讲传统文化,还邀请老中医给老人们讲解中医针灸按摩等知识,中午组织志愿者给老人们准备健康素食,让老人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专门为他们打造的“幸福家”。
为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来认识和学习传统文化,在国学馆成立了晨读班、暮思班,让人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中,提升道德修养,增加文明素质。国学馆每天为周围空巢老人做爱心午餐,每月给老人们集中过生日,拍生日艺术照。每月给环卫工人送爱心粥,免费理发,让社会对底层的群众更加尊重,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注重培养人们的传统美德,让做公益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一次学习,一餐的饭菜,志愿者正在探索出一条社会需要、群众呼唤的社会化互助养老的新道路。
寒来暑往,岁月更迭,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画乡志愿者始终坚持初心,不求名利,不求回报,无怨无悔,走在弘扬传统文化,奉献家乡建设的道路上,志愿者这些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公益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先后被授予河北省第二届志愿服务品牌,河北省巾帼志愿服务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暑期实践基地,河北省孝道基地,衡水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武强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协会志愿者队伍中涌现出了河北省第四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河北省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衡水市十大杰出志愿者、衡水市关爱困境儿童先进个人、武强县道德楷模等优秀同志。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画乡志愿者都是一个个社会上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就是这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义工就毅然扛起了“道德与公益”的大旗,阔步行走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故乡,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
推荐阅读
爱故乡
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推荐阅读
爱故乡
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联系人:口皓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邮箱:iguxiang2012@163.com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